礦山環境治理難在哪
2015-05-30 08:52:51
山體千瘡百孔、粉塵污染嚴重、含水層破壞、地質災害多發……記者日前走訪河北省部分礦山資源開發利用較為集中的市、縣了解到,經過三四十年的礦產開采,這些地區產生了不少礦山環境問題。為治理大氣污染,河北省近年來實施了礦山環境整治行動,但仍面臨不少困難。
廢棄礦山多 治理難度大
河北井陘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開采礦山,形成的廢棄礦山及地下開采廢棄洞達500多處。在影響景觀的同時,礦山粉塵也成了當地居民生活中送不走的“常客”。
為此,河北去年啟動了大氣污染礦山環境整治行動。井陘縣環保局一名負責人介紹,全縣過去有390多家礦山,經過整合關停減少到57家,基本都上了環保設施,目前可以對石料破碎之后的過程實現粉塵控制,但對開山放炮時的粉塵排放仍難以控制,且治理難度較大。
為了治理大氣污染,2014年起,河北開展礦山環境治理攻堅行動,提出5年內全省礦山環境得到全面改善。但記者了解到,該省礦山環境治理歷史欠賬多,尤其廢棄無主礦山數量多。此外,受市場行情及政策性因素影響,礦企投入治理積極性低,礦山環境治理難度大。
河北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處副處長魏風華說,河北過去最多時有2萬多個礦山,經過近年來礦業秩序整頓和礦產資源整合,而目前有證的礦山只有4000多個。這些廢棄無主礦山都需要政府出資治理,大概測算需200億元。據悉,礦山地質環境恢復1平方公里約需花費1000多萬元,尤其“白茬山”治理不僅技術難度大、治理費用更高。而受經濟形勢及河北經濟結構調整等影響,各市、縣財政普遍緊張。
同時,由于礦業市場不景氣、政策性原因等,近年來河北礦企處于大面積長時間停產狀態,企業參與環境整治的積極性不高。井陘一家石子廠負責人表示,每年采暖期、重污染天氣三級響應及APEC、兩會等重要會議期間,公司都必須停工,一年開采期也就三四個月。而且現在石子20多塊錢一噸,沒有利潤,不如不干,再要求擠出資金來搞治理太難了。
“保證金”成雞肋 大礦監管難
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是確保采礦權人切實履行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義務的一項重要制度。但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保證金普遍繳存額度低,導致企業寧愿放棄保證金也不投入治理。
井陘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劉保生說,縣里保證金是根據礦山面積繳納,大約1平方米10多元。這是省里幾年前制定的標準,拿到現在來治理根本不夠。而記者了解到,一些市、縣按出礦量來繳納保證金,額度更低。“一些礦企老板只是為了拿礦證才交保證金,繳納保證金成了辦證的一個手續了,很多人交了就沒想要,也壓根沒想治理。這需要制定完善有關監管制度,加大執法監察力度,倒逼礦山企業履行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責任。”魏風華說。
同時,一些國有大礦造成地質環境破壞存在監管難題。記者在一份武安市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分布圖上看到,集體和個體礦山影響范圍用紅色標注,國有礦山影響范圍用黃色標注,黃色色塊占到約三分之二。“以前好多家國有大礦在這里開采,采完就走了,留下被破壞的山體。目前仍在當地開采的國有大礦礦證都是部里批,我們管不了他們,這些大礦的保證金欠了好幾億收不上來。”武安市國土資源局一名工作人員說。